作者l粥佐罗
01
你一点用都没有
谈什么人脉?
你好,我是周作洛。今天我们讨论的话题是人脉。
我的知识星球成员和很多同学在我讲课的时候经常问我一个问题:周老师,我刚毕业,怎么在圈子里建立人脉,怎么和比我优秀的人交朋友?
我想问:你对别人有什么使用价值?
我听过最可笑的连接是:我有XXX微信。
加别人微信不代表有人脉。
你知道为什么很多大V愿意让你加微信吗?
因为这样会更容易赚到你的钱。
很多大V都劝我做一件事:注册10个粥佐罗的个人微信号,批量在微信官方账号上加用户,请助理,每天抄你朋友的头发。
目的是甚麽?你在网上卖课,网上卖课,在社区批量推广,在朋友圈推广,转化率很高。
我以前没做过这个,挺无聊的,因为:链接到大榭,靠提供价值;我通过提供价值来链接用户。
刚进入新媒体行业的时候,通过一个朋友搞了一个大咖微信。当时我们在做一个项目,我想请他帮一点忙,就一点点。
我小心翼翼地在电脑文档上写了一个好字,贴在微信上,然后发给我。我以为他一个小时没看,三个小时没回。我觉得他很忙,两天没回。我知道:我是匿名编辑,人家不回复我很正常。我为什么要回复我?对他来说没那么重要,但对我来说很重要。
我这里没有对方想要的东西。
人脉是价值的交换。
你一点利用价值都没有。你说的是哪些人脉?
02
当你变得更强时,联系就会来,资源就会有了
坚强是一切的基础。
于是,我继续修炼内功。之前写过一篇文章,也提到刚入行的时候“不崇拜大咖啡,不混圈子。”其实一个很重要的原因不是我不想,而是我不够格。
入行三个月,写了一篇单数200 W阅读量全网刷屏的爆款文章,然后一大堆10 W陆续出来。然后一些大编辑甚至创始人开始主动联系我。2016年,我从未主动提交简历或找工作,但我得到了五份工作,月薪为20K—50K。
2017年整整一年,我基本上是零社交:
从来没有出去和同行讨论过,也没有参加过任何形式的行业聚餐;没有在行业峰会上公开露面;我班学生那么多,我从来没加过微信;我讲课的时候基本都是讲完就走,从不应酬;去企业讲课,只提前十几分钟到,讲完就走,从来不社会化;我的课程推广是同事做的,公司客户也是同事谈的,不需要联系那些联系人。
整个2017年,我基本做了一件事:上课。有课的时候,我就订票讲课。没有课的时候,我天天呆在办公室写,记录课。2018年创业后才知道自己在圈子里出名了。在此之前,我几乎不与外界交流,也很少收到外界的反馈和评价。
我很感激那一年我不知道自己出名了甚至有点不自信,因为它让我很平静很舒服的做自己的事,磨练自己的手艺,不浮躁也不自恋,就是日复一日的工作。
2018年3月我创业后,有个投资人来北京接我,聊了很久,很认可我。
那是我第一次遇到投资人,不太懂,就问了前任老板。我问:想获得投资,想去看看其他投资机构或投资人,怎么办?
他说:直接问,现在可以约了。
我明白了,我变得更强大了,我成了对别人有价值的人。所以能遇到很多想看的投资人。
无论从事什么行业,什么工作,在建立人脉之前,都要先把自己的技能变强,这是一切的基础。没有这个,就像没有本金的理财。
比如一个作家一定要有好的作品,不然多说一句就是个屁。
我做了经纬创始人张颖的稿子,遇到了张颖;
我做了车家创始人李想的稿子,遇到了李想;
我做了美团王兴的稿子,收到美团的广告;
我写了一篇关于思考街头小贩的稿子,古典老师说就是从那篇稿子里欣赏我的。
.
比如一个为知识买单的人,一定要先把知名的产品打磨一下,不然炸个屁。
我的课程普及后,结果很多我想了解的人特别主动的去了解我,和我讨论知识付费。还有一些来寻求合作的大知识支付平台,我曾经主动要求过。
我的知识星球运营的很好,所以我在知识星球的朋友们特别愿意帮助我。有问题就问,对方认真回复我。他们主动在官方推荐页面推荐了我半个月,三个月之内在80万用户的知识星球官方微信官方账号头条推荐了我两次。
前几天给知识星球的朋友发了几本书作为感谢,对方回复我:我们应该说谢谢,显然你给这个平台带来了这么大的流量。
你自己变强了,你努力了,你老实了,很多人会愿意帮你的。为什么?
你对别人有价值。别人帮你的时候,也会有回报。有时是立即返回,有时是延迟返回。
每个人的精力都是有限的。谁不愿意花更多的精力去帮助那些注定要有所成就的人?
如果你盛开,蝴蝶就会来。
03
人脉质量有两个维度
第二个更重要,却被大部分人忽略
有人微信好友500,觉得自己人脉太差,于是混进很多个群,一个一个加好友,一顿操作猛如虎,一天加了4500,终于好友满5000,然后就觉得自己牛了:老子人脉广到吓死你!
混得多么失败的人才会变成这样啊。
再说了,能批量加的,能有多高质量。
你要一天能加100个下面这样的,我服。
所以,人脉质量的第一个维度,就是你认识的人本身质量很高,否则你认识再多,也带不来什么价值。
土豆一车,不如珍珠一颗。
那么,加一群牛人大咖就可以了么?
当然不是。比如,我上面说我认识了经纬的张颖,车和家的李想,我都有他们的微信号,那么他们是我的人脉么?
我认为还不是。为什么?
因为,我们还没有过真正意义上互动。我们只是建立了连接,还没有建立人脉,还只能算是潜在人脉。
你微信上几千人,其实大部分都只是微信号,只是朋友圈里的点赞之交,你们的互动仅限于刚加上微信时:
——你发一句“大佬好,久闻大名,以后多向你学习+[抱拳表情]”
——对方发一句“客气客气,互相学习+[握手表情]”
从此之后,你们的生活、工作、事业不会有任何交集。甚至,一个月之后,你们彼此已经不记得列表里还有这个人。
我创业后,有时候会去参加一些活动,现场出过好几次尴尬,有的朋友跑过来加我微信,结果我点开二维码,对方一扫,发现我们早已是好友,看记录显示加上好友之后连[抱拳表情]和[握手表情]都没发过。
所以,人脉质量的第二个维度是:你和牛人的互动质量要高。
否则,你以为的人脉,其实就是一堆没有任何意义的微信号。
04
用比较优势,向上建立人脉
做个播种者,向下建立人脉
谈到人脉,大家想的几乎都是,如何与比自己牛的人建立链接,即如何向上建立人脉?
所以,我们先来讲如何向上建立人脉。
怎么做?利用“比较优势”。
什么是“比较优势”?
比较优势Comparative advantage,是指一个生产者,以低于另一个生产者的机会成本,生产一种物品的行为。
什么是“机会成本”?
我们每个人的时间、资源都是有限的,同一份时间,你用来干这件事,你就没机会用来干那件事。
比如我要用2个小时来对文章进行排版校对,我这2个小时就没机会用来写新的文章。所以,我排版校对的机会成本,就是失去了用那2个小时写文章的机会,这就是机会成本很高。
但是,对一个刚入行的新媒体小编来说,他排版校对的机会成本就没有那么高,反正他把那2个小时用来写文章,也创造不了更高的价值。
因此,这个小编在排版校对上就有比较优势。
我们前面说了,人脉的本质就是价值交换,所以这个小编就可以用排版校对的比较优势,链接到我,跟我进行价值交换,构成人脉。
再比如你是写作大牛,给广告主写文章很厉害,我写的比你差,但是你老是把时间用来写这个,时间性价比太不划算,所以我在这件事上就有了比较优势,你让我来帮你写,对你好,对我也好。
因此,经济学中的“比较优势”,就可以回答:我该如何跟牛人建立链接?他比我强这么多,为什么还要跟我合作?
答案就是,你在某一方面做的不错,对牛人来说,你有“比较优势”,牛人就愿意让你帮他去做那件事,他可以节省点时间做更重要的事。
小马宋勾搭罗振宇的案例,就是典型的在利用比较优势。
文案高手小马宋一直想链接到罗振宇。2014年中秋节,罗辑思维推出月饼,小马宋看到了机会,因为每盒月饼都有一张节操券,集齐10张节操券就可以召唤罗振宇。
于是,小马宋借公司为客户采购礼品的机会买了200盒月饼,拿到了200张节操券。
终于,凭借这200张节操券,他争取到了直接接触罗振宇的一次机会。
当天,获得见面机会的人有20个。罗振宇让大家先自我介绍。
轮到小马宋时,他很聪明,自我介绍的目标很明确:引起罗振宇的注意,让他觉得自己有比较优势的价值,这是未来所有发生连接的关键。
他是怎么引起罗振宇的注意呢?
首先,他在自我介绍时,把个人经历中最硬的内容拿出来了,大概是这么几部分:
经历:奥美创意副总监,蓝标策划总监;
荣誉:戛纳广告节获奖;
做过的事:一个3万订阅的公众号,卖了1万本书。
然后他又重点介绍了卖书的事。因为罗辑思维也在卖书,而且当时他们卖得最好的《战天京》也不过只卖了5万本。所以,3万粉丝卖1万本应该是个很惊人的成绩。
罗振宇当时就对小马宋说:你这个很厉害,我们可以聊聊,能不能一起出一本书。
然后聊天过程中,罗振宇谈到罗辑思维的视频节目策划时,小马宋说可以帮他策划一期广告专辑,并大概说了自己的计划,这让小马宋成为全场唯一一个拿到罗振宇手机号和微信号的人,并且约定说日后有机会聊一聊节目策划和合作出书的事。
两周后,小马宋和罗振宇就又见了一次,那次见面,双方碰撞出“甲方闭嘴”的营销活动。
后来双方的合作就奠定了基础,罗辑思维“时间的朋友”跨年演讲时又找到小马宋策划,进行了更深入的合作。
小马宋擅长文案、营销、策划,这些东西罗振宇亲自去做,不一定做不好,但是机会成本太高,而小马宋职业就是搞这个的,所以相对于罗振宇来说,机会成本低,因此在这样的合作中:
罗振宇有了小马宋的助力,可以把更多的时间用来做更重要的事;而小马宋则因为服务了罗缉思维而大大提高了行业地位,两者各取所需。
问题来了:罗振宇要找个人来做一些策划的工作,那为什么是小马宋呢?
因为小马宋的这项技能牛逼啊。
总结一下:第一你要有一项比较牛的技能,第二你要找到一些需要这样技能的大佬,第三你用这项技能的比较优势,和这些牛人进行价值交换,建立人脉。
这是向上建立人脉。
但向下建立人脉,也同样重要。
2008年,梁宁拿了雷军的天使投资创办旅人网。回顾自己创业经历时,梁宁说:
我决定创业,是个昏头的决策。
雷军投资我创业,是个清醒的决策。
雷军为什么会支持我昏头的决策?我没问过他。雷军可以讲出比温家宝总理更暖人心的话,我脑补一下就好。我自己更愿意相信的答案是:雷军是个拥有很高愿景的人,他是一只大鸟,需要很多羽翼,所以,以他的地位和财富,才愿意和很多我这种初级创业者落个交情。
梁宁讲这段,我的理解就是:雷军在做一个播种者,向下建立人脉。春种秋收,向下建立人脉,也是为了有一天可以收获价值。
曾经我也只注重向上建立人脉,直到我成为一个小创业者后,才明白,原来向下建立人脉同样重要。
我一个人开始创业,当我想找其他创业者交流时可以找到,当我想找投资人时也能找到。但是,当我想找一个靠谱的编辑时,不知道找谁,当我想找一个靠谱的设计时,不知道找谁,当我想找一个靠谱的社群运营时,不知道找谁。直到后来我做了付费社群,才解决了这个问题。
因此,建立人脉,既要向上,也要向下。
05
别忙于建立人脉
又急于毁掉人脉
我的知识星球社群里,一个星友问:粥老师,内向的人,如何提升圈层?
我说:提升圈层和内向外向没多大关系,我们村里一堆能说会道的外向人,那又怎么样?互联网大神里除了马云也很多马化腾张小龙这种内向的人。你做事牛逼,人脉资源自然会来,圈层自然会提升。
因此,人脉更多的不是跟内向、外向有关,而跟你是否有能量有关。你若是个有能量的人,即便你很内向,一天到晚宅在家里,也没关系,有人会找上门去。
穷在闹市无人问,富在深山有远亲。
年轻人,不要只是忙于建立人脉。别担心没有人脉,要担心没有能力,有能力,自然有人脉。
另外,不要一边忙于建立人脉,一边急于毁掉人脉。
很多人都在做消耗人脉、毁掉人脉的事。
上面讲到小马宋勾搭罗振宇时说到,当时拿着节操券去见罗振宇的有20人,为什么小马宋成了全场唯一一个拿到罗振宇微信号和手机号的人?
因为其他的参与者,都是急于毁掉人脉。
比如很多创业者特别急于求成,在自我介绍时恨不得直接说:罗老师,您能不能在公众号上推荐一下我们的产品?
小马宋说,他们这样的交谈其实很没有效果,社交的本质是资源和价值的交换,你不能帮别人,别人也就没法帮你,陌生模式下的社交就是这么纯粹。
消耗人脉这件事,我深有感触。
比如有的学员参加几千块钱的线下课,然后课后加了我微信,结果我特么隔几天就会收到一次她的群发广告……
这就是典型的消耗人脉。
还有很多消耗人脉的行为,比如加了我微信给我发消息:
粥老师能不能给我朋友圈第一条点个赞?
能不能帮我扫下这个二维码,我想拿到这本书?
粥老师我买了星球了,怎么登录?
我写了篇稿子,你能不能帮我看一下,看看有什么修改建议?
你公众号的图片用什么设计的?
能不能帮我推荐几个好用的排版编辑器?
我看到这些都很崩溃。
比如我加了李想的微信,总不能发个微信说:想哥,我最近想买车,能不能帮我推荐几款20万左右的车?
我加了张颖的微信,总不能发给微信说:张总,能不能帮我转发下文章到朋友圈?
我擦,我好不容易加了这些大佬的微信,能这么干么。
我在上海有个线下课学员,上完线下课后竟然发微信问我买线上课能不能给她打折,然后过几天又问我能不能借钱给她……
这些都是毁人脉的行为。
好了,以上就是今天的分享。总结一下:
人脉,是价值的交换,你想从别人那里得到什么,要先想想自己能提供什么,你一点利用价值都没有,就别妄谈人脉;你变强了,人脉就来了,资源也来了,你若盛开,蝴蝶自来;人脉质量有两个维度,一是人本身的质量,二是你和牛人的互动质量,第二点尤其重要;人脉分两种,你要通过比较优势,向上建立人脉,你要做个播种者,向下建立人脉;最后,不要一边忙于建立人脉,一边急于毁掉人脉。
来源 l 粥左罗(ID:fangdushe520)
评论列表 (0)